CC0

公共領域縮水危機

「假如把進入公共領域的圖片/作品,拿來放在wikipedia上,可以麼?」 這可真是個有趣的問題。 進入討論之前,或許得先來做個簡單的概念前導。 1. Wikipedia的授權方式採用的是公眾授權,必須依附在現行著作權法架構基礎上;也就是說你需要有著作權利(而且是著作財產權),才能將此著作以公眾授權方式釋出。 2. 當著作一旦離於著作權保護期限,便進入所謂的「公共領域」(Public Domain),因此這些作品的權利不屬於任何人,任何人都可以任何方式任意地利用。 3. 目前著作權法採取創作保護主義,一旦著作產生,成為著作權法所保護的標的,即受著作權法保護,不需任何標示或登記的動作。 4. 基於數位科技的特性,致使無論是瀏覽網頁或是傳送檔案,複製的行為都是必須的動作;而知識內容不因分享而減損。 所以,當公共領域的作品,遇到公眾授權的環境,會激盪出什麼新鮮的議題?…

科學資料的開放近用與自由流通

20090327seminarposter.jpg;

今年3月27日中央研究院舉行了一場「公共出資的科學資料與出版品的一般使用與授權」學術研討會。該會議邀集了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、公眾授權的倡議者與採用者、以及研究機構的策略規劃者,就科學資料與出版品的開放近用與自由流通,進行了廣泛的討論(詳見研討會網址,以及[[http://www.slideshare.net/event/symposium-on-common-use-licensing-of-publicly-funded-scientific-data-and-publications/slideshows|講者投影片]])。

CCZero 1.0 臺灣華語版-進入公開預覽階段

CC0是一份由Creative Commons所提供的文件,在2009年正式問世,這份文件的推出,使得想要永久放棄「著作」權利的著作人可以直接使用這份文件,將其著作貢獻到一個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共享領域(Commons)。在本共享領域中,公眾能安心地、無懼未來的侵權主張地、並以最大可能的自由形式及任何目的(包含但不限於商業目的),去修改、再利用、再散布這些著作及將該等著作收錄於其他著作中。…

科學資料的開放近用與自由流通

ScientificData2009.jpg

Image: Scientific Data 2009 (designed by Wen-Yi Chou)

今年3月27日中央研究院舉行了一場「公共出資的科學資料與出版品的一般使用與授權」學術研討會。該會議邀集了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、公眾授權的倡議者與採用者、以及研究機構的策略規劃者,就科學資料與出版品的開放近用與自由流通,進行了廣泛的討論(詳見研討會網址,以及[[http://www.slideshare.net/event/symposium-on-common-use-licensing-of-publicly-funded-scientific-data-and-publications/|講者投影片]])。

擴張公共領域的CC0

Creative Commons在這幾年推動CC0以來,不斷地努力開發一個豐富且可以讓任何人以任何目的,無條件自由接近利用的公共領域。因為藉由CC0,著作人可以1.宣告其特定的著作已沒有任何的使用限制,或者是2.拋棄著作上所有的權利,因此該著作已無任何的使用限制,並且3.在該宣告或拋棄書上簽名。也因此,CC0可以助長公共領域的擴大,在2009年3月11日的O’Reilly科技會議(O’Reilly Emerging Technology conference)中,Creative Commons的執行長Joi Ito再次...

Pages

Subscribe to RSS - CC0